【行业穿透】随园十年,一部里程碑式养老项目的变迁史




2009年,万科首个养老社区——随园嘉树项目立项,万科养老业务由此拉开序幕。从最初的养老社区模式开始探索,到后来的护理院、养老机构……万科在养老领域擭取了大量经验。同时也在试错,寻找可以将“养老”大规模商业化的方式。十余年间,15座城市里布局的170余个项目见证着万科养老的发展规模和趋势,但当中的很多项目都汲取了随园的能量——人才、经验、品牌……随园好像始终是万科养老抹不开的“注脚”


本文作为GLAB研究随园嘉树项目的系列文章之一既是对项目本身的思考复盘,也是对未来养老方向的探索,希望能对养老从业者有所启迪和帮助。



项目简介

随园嘉树是万科首家养老社区,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文化村内,紧邻文化村核心配套区。距市中心共20公里,半小时车程。项目总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63853㎡。土地范围属于4A级景区,土地属性为商业旅游用地,共40年产权,业态包括长者公寓、“金十字”休闲区以及公共配套区。项目采用“大社区+养老组团”的开发模式,依托文化村并借力其城镇级配套服务,成为国内经营地最健康的高端养老社区。


图片


图片
随园嘉树护理院 © 栖城设计




图片
随园十年
大事记




2010年

良渚配套成熟,为随园奠定基础

2011年

万科组建养老团队,对标日本高端养老

2012年

定位方向重大调整,第一代养老样板房亮相

2013年

随园首次开盘销售,邻里式养老价值观确立

2014年

随园“金十字”配套面世

2015年

随园开园,销售聚焦长期租赁模式

2016年

随园护理院接通医保

2017年

随园护理院满住并实现盈利

2018年

护理院业务跨地域多元探索开始

2019年

万科养老业务收敛聚焦


图片

2010


良渚配套成熟,为随园嘉树奠定基础




2010年是随园嘉树所在的小镇——良渚文化村绽放光彩的一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良渚门诊部、食街、学校先后开业,整个小镇的生活基础基本奠定,住宅入住率、来访人气也从2010年开始急剧提升。也正是这一年,杭州万科时任总经理周俊庭开始明确养老业务,同管理层共赴日本考察。

毫无疑问,良渚文化村大配套为随园嘉树的启动打下了良好基础。以浙一良渚门诊为例,医院所在地临近随园地块一期,这让销售初期的客户对医疗保障有了很大信心。

尽管因那个时期的特殊原因,万科对浙一的管理并没有太大影响力。但客户对浙一品牌很是信任,所以直到护理院开放,这个机构一直在为随园的医疗服务保障护航。历时4年,浙一门诊升级为体检中心,于2015年正式启用。

图片
随园嘉树入市时良渚文化村配套情况 © 杭州万科





2011

万科组建养老团队,对标日本高端养老




2011年3月,万科组建养老团队,同管理层赴日考察并确定随园首家设计单位——设计过日本 Suncity 老年公寓的“浅井谦团队”。


2011年10月,万科与在居家医养结合服务、长期照护等领域有着丰厚经验的台湾耕梓医院签约合作。


也是在这一年,万科独立养老公司开始组建。原研究小组成员并入养老管理部(后升级为养老事业部),这些成员基本来源于万科地产开发和酒店管理团队,虽然缺乏养老项目的实践经验,但通过对市场、客户及合作资源的深入接触和思考,开始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


图片
日本浅井谦团队的随园设计 © 浅井谦团队

图片
实际落成的随园设计(图源网络)




2012

定位方向重大调整,第一代养老样板房亮相


2012年,基于市场调研和再次日本考察后,万科第一次否定了自己的养老业务方向。并凭借在住宅产品性能上的积累,研发了随园第一代养老样板房。


2012年11月,多次调整后的样板房首次在第九届世界华人地区长期照护大会开放。万科内部研发的40余项适老性能设计、与合作方共同研发的养老智能化报警系统和健康量测系统提供现场实地体验,吸引了众多业界大佬及万科集团高管到场参观。他们在对这套样板房表示高度认可的同时,提出了一些思考:


代表性发言由当时耕莘医院邓院长和汇晨养老马总提出。他们对健管中心的呈现方式
很认同,觉得样板房经过二次调整后无论从色调上还是功能上都有了很大提升。同时,在专业性上面提出一些完善性意见,比如血压测量需要最先做以保证静态的指标准确性。在此基础上,万科高管也提出两点认知:一方面,随园需要通过引进人才和实战培训来强化团队能力、缩小服务差距;另一方面,可以借鉴集团内部“智慧之爱”和“日间照护中心”的研发。


会上展示的万科自身研发的智能化系统精进了几十版,除了适应集团管理外,最突出的是其落地的低成本与稳定性。



图片

适老化细节-暖足器



1.jpg

适老化细节-智能感应灯、卡式数码门锁、一键紧急呼叫


2.jpg

适老化细节-转角储物空间、浴室安全扶手多功能厕纸架



2013
随园首次开盘销售,邻里式养老价值观确立

2013年5月,随园首次开盘销售。这次开盘是使用权销售在国内首次落地,杭州万科时任总经理刘肖明确了“关于入住门槛和服务承诺”要求,给后面的销售带来深远影响:


1. 入住权销售要设立明确的门槛,如必须注册居住人、年龄达到55岁;

2. 签购买合同时,子女的探视频率要有规定;

3. 明确入住标准,登记居住人应当进行身体检查;

4. 把服务承诺压缩,最终合同上只体现四个模块服务内容。


同年,万科再次召开养老务虚会,很多内部同事和专家参会为随园的发展出谋划策,对销售结果抱有极高期待的同时也存在疑问——为什么多为年轻客户购买,是不是变成假养老了?后来,时任万科集团总裁郁亮也在某次媒体报道中表示——房子是卖出去了,但购买客户基本是40岁左右的少壮派,养老试点工作没有像预期一样展开。事实上,我们现在可以发现这样的规律:在项目未实际呈现之前,基于对品牌的信任,第一批来买的人往往是内部客户和子女型客户。


2013年11月,万科邻里式养老价值观确立。在社区内,一方面,强调“远亲不如近邻”;另一方面,强调延续长者的社会关系,尽可能保留他们原来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亲情和邻里关系。




2014

随园“金十字”配套面世


2014年,离随园正式交付还有一年时间,项目超级示范体验区——金十字配套对外开放,借此万科又做了一次盛大的品牌发布。配套展示作为是项目营销最重要的支持,其涵盖的丰富活动、服务体验带来了销售上涨。


同时,护理院作为养老支撑业务启动。护理院是万科首个持有养老、医疗双牌照的医养项目,是对随园社区在地老化习题的补充,也是未来为失能和康复需求长者提供服务的场所。由于护理院是万科从未涉及的医疗业务,一线公司对这类新业务并没有管控流程,谁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推进。


幸运的是,当时万科集团的大环境鼓励新业务探索和一线试错。随园团队利用试错机制,申请注册了护理院公司并组建团队,年底通过了审核。谁也没想到,5000㎡的护理院在之后的服务营收上堪比随园社区,迅速成为随园养老版图的另一支柱业务。

图片
“金十字”配套空间(图源网络)




2015
随园开园,销售聚焦长期租赁模式


2015年,随园开园。开园前,万科非常重视服务演练。健康管理团队在随园配套里接待客户,展示未来健康内容;与此同时,管家团队在当时的嘉木公寓开始楼栋内服务演练。开园后,随着园区服务的进一步展示,越来越多关注服务的长者前来体验和试住。


此时,万科团队也意识到随园模式成立的最终考验是实现资产退出。他们在和多家险资企业、金融机构交流后,决定暂停使用权模式,全力聚焦租赁模式——利于未来资产退出设计。随园租赁模式是一次性缴纳15年租金,期内退房可按时间折旧退款,15年之后继续居住不再收取租金。这标志着万科不再计较短期现金流,而是计划成为养老社区的长期经营者。租赁模式销售在开园后的业绩突飞猛进,一年内去化了95套,是开园前的近3倍。


开园后,万科集团内部人员、合作方、投资者和预购客户接连来访,他们对随园有着异常的兴趣。长者入住前,大多数对随园的评价也是“养老硬件已经世界一流”等溢美之词。也许只有到访看到满头银发、举止得体的老人在园区里惬意生活,才能体会到随园确实是最理想的退休之所。


图片

随园嘉树护理院 © 栖城设计

2015年8月,护理院开业,弥补了养老社区社区持续照料体系的最后一环。开业后,护理院的24小时医护值班体系为住户的夜间安全保驾护航,这是良渚门诊部做不到的。所以,万科及随园嘉树客户对护理院的评价很高,有近30%的护理院床位去化来自于内部客户推荐。


图片

图片
随园嘉树护理院室内 © 栖城设计




2016
随园护理院接通医保


2016年9月,护理院开通余杭区医保;11月,开通杭州市一卡通。医保的开通让护理院实现收支平衡,并带来单床收入的提高:开通医保前,平均5000元/月/床;开通医保后,2016年年底平均7000元/月/床

但服务团队发现,社区内有一类高龄长者客户的需求始终没有被满足。他们大多即将进入护理阶段,但又希望能和健康老人生活在同一园区,不想住在医院。因此,万科将护理院对面楼栋改成床位租赁模式,并在次年迅速实现满住,后期这栋楼的运营定位又因其他因素做了调整。



图片

图片

图片
随园嘉树护理院室内 © 栖城设计




2017
随园护理院满住并实现盈利


2017年是随园收获的一年。3月,护理院住满。并在当年实现盈利,这对于一个规模不到100床的精品护理机构而言难能可贵。而且从这一年开始,随着业务挖掘和管理成本摊薄,护理院的盈利越来越高。

2017年7月28日,护理院浙江省医疗保险就医上线,更加方便长者公寓内的老人使用。

2017年10月份左右,长者公寓几乎售罄,总入住客户上涨至千余人。社区活动组织得也越来越好,如老年大学课程、校友会、生日会、茶话会和随园大讲堂。但同时,团队也发现一些配套的“遗憾”,如餐厅高峰期排队、健身房缺乏专业指导和保护、影音厅利用效率不高。不过他们逐渐克服这些困难,使年度服务费收缴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图片

随园老年大学课程活动(图源网络)



图片
随园大讲堂现场 © 随园养老官微

2017年年底,随园595套长者公寓连同与之配套的100张护理院床位全部达到满租候租的状态。长者公寓和护理院都在同一片小区内,真正实现了“医疗+养老”的完美结合,随园嘉树由此正式成为中国养老社区里程碑式作品。




2018
护理院业务跨地域多元探索开始


2018年,在盈利的激励下,万科开始拓展护理院业务,邻嘉康复护理院就是随园团队开设的第二个具有医疗牌照的项目。


同年,随园团队开始区分平台管理和项目管理。园原有的核心业务负责人,抽离到平台进行项目拓展、能力孵化等,而新补充的团队人员则作为服务执行者放在项目一线。


随园·海上明月项目也是在这一年开始启动的。它是由万科住宅用地获取时配建的自持商业地块打造而成是万科体系内首个复合地产项目,被随园团队定义为城市版随园嘉树。为了证明随园能复制,万科毅然在一个不到30000㎡的空间规模上实践了随园模式。虽然利用这样的规模空间打造社区有着诸多挑战,但凭借经验积累、专业能力和品牌影响,这个项目被推动得相当坚定:万科获取到三个股东的支持并实现独立操盘,项目的销售市场也逐步被打开。


图片

海上明月随园嘉树护理院(图源网络)


2019
万科养老业务收敛聚焦


2019年,万科正处于对未来地产业务的悲观预期,集团董事会主席郁亮提出“收敛聚焦、巩固提升基本盘”的发展战略。因此,万科的养老业务逐步聚焦于两大产品线——突出专业护理能力的护理院和营造邻里关系社区感的随园,团队一方面开始挖掘产品潜力,一方面开始迭代新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年的随园不管是资产租赁收入还是服务营业收入都达到峰值。比收入更有意义的是可盈利性,盈利代表更高的资产价值,曾经就有险企愿意以近10亿的价格全盘收购随园。

从有着小镇基底的随园嘉树到融合住宅社区的萧山随园,再到以公建民营为切入点的房山随园,随园逐步进化以适应市场运营。2019年8月20日,北京随园养老中心发布活动在房山长阳举行,万科北方区域最大的养老社区正式亮相。房山随园不再是传统的拿地开发,而是以租赁方式获得的公建民营项目。社区整体规划7栋楼,共700余张床位,以10年、5年租赁方式对外销售,加建的4000㎡公共配套功能更加集约复合。


图片

图片

北京随园养老中心(图源网络)


总结

纵观随园十年的发展变化,才能全面观察到一个养老项目从0到1、从胚芽到体系的发展脉络。万科团队此间走过弯路、交过学费,但这些积淀的经验却与集团品牌、服务团队共同构成了万科养老的“护城河”。借用万科刘肖总的话就是,“进窄门,走远路。万科在养老道路上虽然走得慢,但会走得很远”。

或许养老从业者对随园模式是否成功还存在争议,但面对地产“窄门”——养老行业,不可否认的是随园提供了一种地产企业转型发展“养老”的创新模式,也在中国养老历史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