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正式发布,普惠养老成为基本养老以外,面向广大老年人、靠市场供给、由政策引导的重要服务。但早在几年前,上海颐和苑养老服务中心早就驶入与普惠养老相像的赛道,不仅引进了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技术,还打造出家与社区的融合环境,成为上海市规模最大的非盈利性政企联动养老项目、集中式居家养老机构项目。
项目最早可追溯到2013年,在发起人周保云看来,当时上海市面上的养老机构无非分为两种:一种是倚赖政府财政补贴维持运营的公立护理院,服务质量低、设施水平差,无法满足入住需求;另一种则是收费较高的民营机构,客户不认可,入住率偏低。但上海区域内,中产高知的养老人群数量多、需求大,面对这样的市场供给困境,怎么解决?因此,他结合对国内外各养老机构的考察,于家乡金山区开始了实践。
颐和苑是“十二五”时期唯一被纳入PPP试点的养老项目,也是一家结合“养老、养护、护理”三位一体的养老机构。由上海鸿越实业投资开发,与丹麦DDH(丹麦最大的养老院运营商“丹麦执事家园”)签约合作,丹麦方统一进行人员培训管理,成为上海首个中丹合作项目。
项目位于金山郊区朱泾镇,紧邻G1501、S36高速公路及320国道,距上海中心城区半小时路程,交通便捷。除了四季果园、金山蔬菜研发中心外,周围还分布着东林寺、高尔夫球场、马术场以及休闲农庄、城市沙滩等休闲旅游区,配套资源丰富。
大事记
项目首度公开亮相,丹麦锡尔克堡健康护理学院与上海金山护理学校签订共同办学协议,市侨办和养老院签订设立上海市华侨养老基地协议(标志着颐和苑成为市首家华侨养老基地)。
丹麦DDH CEO Emil Tang 莅临指导颐和苑护理服务并赋予其“幸福养老”核心价值观。
上海颐丹护理院委托金山区众仁老年护理医院管理签约。
运营期间,颐和苑成为政府大力推荐的标杆养老项目,入住率一直很高,老人们对颐和苑的养老环境、养老服务等方面也啧啧称赞。目前,颐和苑一期800床基本住满,二期预定率达到40%。这样一个远离市区50公里的养老项目,如何在产品打造和运营里将公益性和市场化、国际化融合在一起的?来看GLAB的深度解读。
2015年,上海市在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模式、推动政社互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颐和苑就是其中卓有成效的实践案例之一。作为金山区的重点工程,项目从一开始就得到了上海市及金山区政府在税收、财政、政策上的大力扶持。尤其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土地划拨,提供建设财力补贴和税收、水电气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二. 项目总投资12亿,首期投资3亿元,单个养老床位可获得数万元政府补贴,抵消了一部分建造和维护成本;三. 针对部分农业用地,可以低租金租赁,但需安排当地农民工作;五. 政府免征企业所得税,全程参与颐和苑设计、建设和运营监督环节;六. 项目以非营利机构形式运营,不能参与利润分配,利润需继续投入运营。养老理念和养老方式升级,“家、田园、幸福养老”三位一体
颐和苑的运营管理与丹麦DDH合作,强调每位长者都是有着不同生活方式的鲜活个体,因此服务会尽量按照每个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习惯进行优化,整个园区的服务人员配置一期大致为260人,二期超过300人。尽管房型不同,但入住的老人都享有私密空间,不会受到任何干扰。推开门又能看到上海俱乐部风情的休闲会所、精心打造的150亩果园,参与20个兴趣小组组织的精彩活动……让客户在远离市区50公里的地方感受到温暖和怡然自乐,这也是颐和苑“幸福养老”核心理念的直接体现。
颐和苑的诗意“田园”(图源网络)
在一线护理团队建设上,丹麦SoSu护理学校与金山护理学校达成合作,为项目提供定向培养,引入认知症理论和培训体系。社区医院内,目前有7名全科医生坐诊,护工数量达100余人。更有合作三甲医院的多个专家定期开设专家门诊,住户可以凭借较低的挂号费获得优质门诊待遇。
一次性规划分三期实施,中产养老人群低门槛入住
颐和苑项目开发分为三期。一期包含养老院(392床)、养护院(408床)和护理院(90床)三部分。养老院入住的是身体健康、生活可以自理的老人;养护院的入住对象是经过评估的失能老人;护理院则承担着政府保基本养老床位要求,不仅设置了独立的康复医疗中心,后期还升级了安宁疗护服务。颐和苑二期占地75亩,建筑面积约8.6万㎡。新增床位数1900张,其中1400张是养老床位,500张医院床位,约560套养老居室。单居室面积增大,会所面积也扩充至7000㎡,新增了大型排练厅、琴房、手工教室等功能区。
颐和苑总鸟瞰 © 栖城设计
一期养老院 © 栖城设计
一期养护院 © 栖城设计
因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属性,颐和苑的定价受政府指导,没有采用一般CCRC收取会员费的模式,而是收取部分押金后,每月再按人数收取入住费用。以两位老人入住95㎡的一室一厅一卫为例,入住养老院需一次性缴纳押金16万元,月费人均6500-7000元。是大部分老人可承受范围,也满足了政府需要提供的民生诉求。
注:如客户缴纳更高额押金,则每月月费会扣减。
一期养护院及护理院服务价目表 © 栖城GLAB
一期公寓户型规划(图源网络)
项目从拿地规划阶段,便设想出社区与田园的“无缝链接”。一期的生态果园,二期的草坪、池塘,都是城市内前所未有的自然环境。为了维护和支持乡村振兴,颐和苑雇用了百余名当地农民来维护社区景观和种植园区。虽然会所的规划都面向开阔的田园,但组团景观还是选择简约做法。
生态果园提供接近两公里长的无障碍步道,连接了庆典大草坪、橘子园、杨梅园、桃园、种植园、垂钓园,近150亩的生态果园可以满足坐在轮椅上的老人采摘。同时,老人可以自由种植蔬果并培育,在收获时节品尝到亲手种植的纯绿色无污染果实,体验亲自动手的满足与快乐。颐和苑的无障碍步道和大草坪(图源网络)
栖城作为当时的设计方,从定位研究阶段开始介入,和业主及运营方在规划、建筑、景观、室内设计、设施选型等方面进行了充分探讨和创新,尤其是以下几个方面:在规划上利用组团式布局营造邻里氛围。建筑的立面风格营造法式住宅气质,打破了传统养老机构“医院式”的冰冷印象。每栋楼都设置了宽阔的入户大堂,住户可以在这里接待朋友。1万㎡的首层配套会所,成为“家”的外延。不想参与公共活动的客户,也可以在钢琴室、KTV室等功能空间享受到私享社交。
建筑立面 © 栖城设计
颐和苑入口 © 栖城设计
室内公共空间布局既保证高效服务流线,又创造出会所式的空间环境和细节。户型则以住家设计概念为出发点,让结构布局和软装配饰等方面融入“家”元素。房间内配备了基本生活设施,老人既可以选择拎包入住,也可以将家具替换成家中原先的,以便入住后,实现家的自由和舒适。
除此之外,很多突破性的人性化细节也在持续进化。如嵌入式灯槽扶手、“水滴形”定制扶手、等侯电梯的座椅、低窗台设计及隐藏式移门、书画室洗毛笔的专用水槽、下入式台盆和厨房、卫生间截水槽设计、餐厅的家庭餐室、SPA区的家庭更衣室、防撞圆角柱、丹麦进口的护理天轨系统,尤其是老人定位卡片待机量的大幅度提升。
室内空间 © 栖城设计
护理天轨系统 © 栖城设计
在颐和苑取得如此好的结果之前,我们想象中的它是离主城区非常遥远的,并不是养老优选地段,但80%的城区客户到访并入住;我们想象的国外运营品牌在国内养老社区难以持续经营,可丹麦DDH坚持下来并带来了他们的理念和信仰;我们想象中的政企合作模式也很难平衡高端客户需求,但我们看到很多海归高知客户在社区内其乐融融……这一切好的结果产生,可能是因为模式和产品,但更要去运营里找答案。比如一期2500㎡会所的高效运营、二期升级扩充会所增加的卖点、20个兴趣俱乐部的持续运营、餐厅布置上就餐体验的强化、一期护理院升级的安宁疗护和认识护理模块、营销运营团队强大的执行能力……颐和苑不断进行的实践创新,远比我们认为的值得研究探索。这些GLAB会在下篇详细解答,敬请关注!
补充
普惠养老(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主要是指围绕“政府支持、社会运营、合理定价”,按约定承担公益,深入开展城企合作。国家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和引导城市政府系统规划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城市政府通过提供土地、规划、融资、财税、医养结合、人才等全方位政策支持包,企业提供普惠性养老服务包,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城市政府和企业双方签订合作协议,约定普惠性服务内容及随CPI等因素动态调整价格机制,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通常译为“公共私营合作制”。在国务院批转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42号)中的定义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重大创新,即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择优选择具有投资和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明确权责关系,由社会资本提供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相应对价,保证社会资本获得收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区别:PPP模式是一种公共服务融资的方式。而确定一个项目是否为PPP模式,需要先明确它是否属于公共服务。公共服务的提供带有较强烈的政策导向、行政导向,不随利益、供求关系变动影响;同时,养老供给的产生是一个商业行为。基于以上,普惠养老并不符合公共服务的范畴,从性质上也无法纳入PPP模式。普惠养老更像是政府以PPP模式,出让养老用地回笼资金及养老资源导入的一种表现。